中国电池供应链的"中间层"——包括前驱体、正极和负极活性材料(pCAM、CAM、AAM)——正面临着对其盈利能力和当前商业模式的深刻挑战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生产商正在调整其战略重点,使其产品多样化、技术创新和海外扩张。
中国中游生产商面临的主要挑战
国内竞争加剧和出口订单下降
电动汽车销量增长放缓, 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,促使传统汽车制造商撤回其销售目标、产品计划和投资。
这已将供应链向上延伸到更广泛的供应商,尤其是亚洲中游公司。再加上阻碍出口的区域保护主义抬头,导致电池材料库存水平激增和订单低迷。
这反过来又导致中游生产商以较低的产能利用率运营,并在今年面临激烈的国内竞争。
由于利润率收窄和需求前景低迷,许多生产商推迟或取消了他们雄心勃勃的国内扩张计划。尽管如此,我们预计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存在,因为仍有新参与者加入,并且仍有新项目宣布技术创新。整合趋势已经显现,因为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生产商正在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受市场结构限制的议价能力
中国的电池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,高度集中在少数顶级生产商手中,他们的采购策略可以显著影响中游的产量和利润率。
今年,他们对需求恢复和价格的市场投机、订单提前装载和库存管理策略导致每月 p/CAM 产量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。
主要电池生产商也通过收购锂、镍和钴资源和炼油厂的股权来加速其垂直整合计划,从而减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。
以锂行业为例,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中国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已经获得了股权,或与锂生产商签订了长期供应协议。
主要影响之一是,中游生产商越来越多地被降级为收费安排,利润率由电池制造商设定。在这种情况下,非垂直整合的中游生产商面临着严重的盈利能力挑战。集成的 p/CAM 生产商可以利用采矿和精炼的利润来降低 p/CAM 价格,并可以按成本价采购原料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电池生产商的激烈竞争和强大的议价能力,非一体化 LFP CAM 生产商遭受的损失最大。
技术创新和商业多元化
利用高压技术增强现有产品
创新仍然是阴极制造商增强竞争优势的首要任务。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后补贴时代,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发生变化,快速充电能力和成本效益现在优先于更长的续航里程。
这种转变推动了对低成本材料的需求增加,例如 LFP 和中镍高压技术。后者的主要优点是能量密度更高,同时保持比高镍 NMC 更低的成本。这已经在中国流行的 EV 车型中大规模推出。
与此同时,磷酸铁氟橡胶生产商也在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其产品,例如价格昂贵的高压实密度 CAM。
NMC 顽固者终于涉足 LFP
尽管 LFP 的利润率低于 NMC,但生产商越来越多地进入这个市场,以利用不断增长的海外需求和蓬勃发展的储能行业,几乎所有电池都基于 LFP。多元化进入 LFP 有助于缓解 NCM 市场的波动性,并使生产商能够满足对低成本、快速充电能源解决方案的日益增长的偏好。
一些综合 pCAM 生产商正在多元化发展精炼金属,以缓解供应过剩并提高流动性,因为电池行业无法再吸收其蓬勃发展的原材料供应。他们使用 LME 仓库作为最后的手段,以避免库存积压和现金流问题。
pCAM 生产商扩展到精炼金属生产
为了应对供应过剩风险并提高流动性,一些 pCAM 生产商正在向精炼金属多元化发展。这有助于他们产生替代收入来源并管理过剩的原材料,这些原材料无法再被电池行业完全吸收。由于库存过剩,生产商使用 LME 仓库作为应急措施,以避免积压和现金流挑战。
采用规避风险战略的海外扩张
中国的 p/CAM 和 AAM 生产商正在加速他们的海外项目,利用他们的成本和技术优势,寻求更高的利润率,并努力满足西方和亚洲海外客户对同地供应的迫切需求。这是由以下因素推动的:
- 由于欧洲和北美的中游运力短缺,中国以外的竞争相对缺乏
- 针对从中国直接进口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
- 政策激励措施,例如美国 IRA(《通胀削减法案》)税收抵免来源要求和印度尼西亚推动获取更多中游价值
然而,中国以外的风险因素和生产成本更高。这包括能源、劳动力和原料化学品的进口关税。环境许可、官僚主义困难和不断上升的政策不确定性也阻碍了他们的发展。
制造商已经开始在进行投资之前更仔细地权衡这些风险。获得当地供应合同是一个关键的先决条件,鉴于现有的监管许可,人们正在寻求棕地作为快速通道选择。
长期影响:战略灵活性巩固了中国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,但也带来了其他机会
海外扩张为合作提供了机会。对于上游生产商来说,这将促使原材料消费发生区域转移,从而增加中国以外的需求。
此外,中国企业具有优势,但目前缺乏资金进行资本密集型海外项目,并且关注投资风险。他们越来越多地寻找合资企业以确保稳定的下游订单,并谨慎选择生产地点以受益于当地有利的政策支持。
最后,鉴于他们所展示的快速适应挑战的能力以及技术和成本优势,未来中国以外的绝大多数中游生产将由中国原产制造商组成。